close
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,一天至少吃三餐,每天至少刷兩次牙,但,大家真的有了解過自己的嘴巴嗎?
大家知道成人一共有多少顆牙齒嗎?知道為甚麼有時候刷牙會流血嗎?知道很多人其實刷牙都刷錯了嗎?
人們說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我們就先從認識口腔開始:
現在,你可以用短短三十秒,用舌頭也好、照鏡子也好,算一下你現在有幾顆牙齒。
我們成人一般有28~32顆牙齒,如下圖所示,而每顆牙齒形狀也都不太一樣。


現在想像你正準備吃一塊肉,這塊肉太大了,你必須把它咬成一半才能吞的下去,首先你會用你的前牙,通常我們稱它門牙、側門牙,像菜刀般把肉切斷。
相信不用我說,大家也知道只靠門牙怎麼可能這麼輕易切斷?這時我們的犬齒就派上用場了,犬齒俗稱虎牙,將肉撕裂,此時這塊肉已經進入你的嘴巴裡了。
接著我們的後牙,也就是所謂的臼齒,就會像磨杵般將肉一點點的磨碎,你可以想像草尼馬吃草,臼齒會將塊狀物磨成泥方便吞嚥。
門牙、側門牙、犬齒、小臼齒、大臼齒。這就是我們所有牙齒的分類。
其中小臼齒又分第一第二小臼齒,大臼齒分為第一第二第三大臼齒。
那麼為什麼說人的牙齒有28~32顆呢?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想到了,我們的智齒,其實又稱第三大臼齒,它會隨著我們成年慢慢冒出來,冒出的年齡因人而異,有些人甚至到了四、五十歲才「長智慧」,講到智齒這裡就有個爭議了,很多人會問說智齒到底該不該拔,有人說要拔又有人說不拔,那到底是要拔還是不拔呢?
我會回答「因人而異」!大部分的情況我都會建議拔比較好,最主要的原因我們常常刷牙、用牙線智齒太裡面的清潔不太到,常常導致蛀牙,這種狀況我就會建議拔,因為蛀牙如果是蛀智齒那還好,最怕的就是它影響到智齒前一顆最重要的第二大臼齒,況且智齒其實在咀嚼的功能上沒有第一第二臼齒好,在不影響咬合的情況下,除非你是清潔小能手,不然我會建議拔。
但是還有一部分的情況是,假設今天你的牙齒排列不整齊,或是各種原因導致你的第一第二大臼齒掉牙了,醫生評估之後覺得可以把智齒往前拉代替前面的臼齒,這種情況就不會建議拔。
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,還是要詳細請教醫生比較適當喔!
好了,以上是比較基本的牙齒認識,接著我想講深入一點,可能是牙醫助理、口腔衛生師、牙醫師或是牙技師需要知道的,那就是牙齒編號,這邊介紹最常用的FDI牙位法。
在病歷上,為了方便記錄,我們位每顆牙齒創造了一個編號,在紀錄時直接用編號和簡寫,就可以快速、準確的將病患的狀況記錄下來,而這常常是醫生和牙助互相配合的,畢竟醫生只有兩隻手,不可能一邊診察一邊記錄吧!
所以很多人常常會聽到「17 ClassI 」之類的其實就是在指右上第二大臼齒正中央蛀牙喔!
首先,我們會把牙齒分成四個象限,如下圖所示:


這裡就分成人的恆齒和兒童的乳牙:
如果是成人,第一象限編號1,第二象限編號2,第三象限編號3,第四象限編號4
如果是兒童,第一象限編號5,第二象限編號6,第三象限編號7,第四象限編號8
如果是兒童,第一象限編號5,第二象限編號6,第三象限編號7,第四象限編號8
今天假設我們是醫生,我面對病人時,我看到的畫面就如上圖所示,如果我今天是病人,我的右上就是第一象限,左上就是第二象限,左下就是第三象限,右下就是第四象限。
至於為什麼這樣區分象限呢?有個說法是因為醫生看診時習慣從第一象限看到第二象限,在跳到第三象限最後到第四象限,所以順序完全是以醫生看診流程去編制的。
那麼到底怎麼編號的呢?
當我們熟悉象限分類時,這就要回到我們剛剛講的,我們的牙齒其實是上下左右對稱的,所以編號時我們從門牙開始:
以右上第一象限為例,門牙就是11,側門牙就是12,犬齒就是13,第一小臼齒就是14,第二小臼齒就是15,第一大臼齒就是16,第二大臼齒就是17,第三大臼齒就是18。
文字的話大家比較沒感覺,用圖片表示就是這樣:


有了基本概念之後,再來看下圖應該就比較了解:




以後如果去看牙科可以注意聽聽牙醫說甚麼,說不定會聽到他們用牙位在溝通喔!
-------
有牙齒相關問題,建議跟自己的醫師討論比較好喔!畢竟每個人的狀況不同,對症下藥才是最佳解!
-------
有牙齒相關問題,建議跟自己的醫師討論比較好喔!畢竟每個人的狀況不同,對症下藥才是最佳解!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